等到巳时,林向安带着大家悠闲地往通津桥走去。

  这边的河道较宽,加上停泊区,目测将近有三十四米的长度。

  通津桥单孔石拱桥,桥身横跨运河。

  桥上桥下,热闹非凡。

  停泊区有着各式各样的船只,几乎全是运送货物的商船。

  官方规定,通津桥下不允许停靠画舫。

  几人便往前走,边走边寻找林桥的身影。

  林桥已提前在画舫上等候。

  很快林桥就看到林远的身影,便立即挥手招呼:“阿远,这边!”

  听到熟悉的声音,大家循着声音望过去,这才看到林桥在船边招手。

  “从这里上船!”

  林向安一行便朝着林桥的方向走去,很快在不远处的岸边找到了停靠的画舫。

  几人沿着木质浮桥稳稳登上船。

  登上船后,林向安环视了一下,觉得这艘画舫大约有八米长,宽三米。

  船身设计讲究,仿园林建筑形制,飞檐翘角,雕花槅窗,船顶上铺设着青瓦,给人一种别致的美感。

  画舫的前舱设有茶案和凭栏观景台,是赏景的好地方;

  中舱是主要活动区,摆设了八仙桌与红木圈椅,足以容纳十人宴饮;

  后舱则是庖厨与侍从区,有泥炉烹茶温酒,隔着槅扇与前舱相隔。

  这艘画舫,恐怕是文人雅集时常包用的船。

  虽说他们一行有九人,坐在上面倒也宽敞。

  一上船,船家便开始划动了。

  三位长辈见状,面露惊讶。

  王老爷子感叹道:“以前坐船,不是渡河,就是赶路,像这样的画舫,还真是第一次坐,真是好看!”

  王老太轻抚摸着窗边雕花栏杆,脸上露出一丝小心翼翼:

  “这船可真讲究,安儿,这得花不少银子吧?”

  林向安微笑着说道:“奶,不贵的。这艘船今日咱们包下了,慢慢转,可玩一整天。”

  林老太这些年也长了见识,随着林向安考中,越来越有底气。

  见王老太精神,便笑道:

  “亲家,今天出来玩,不用管这些,孩子们有心,咱们就安心享受。”

  见状,王老太点点头:“是啊,咱老两口也是托孩子们的福啊!”

  林向安笑着宽慰:

  “祖母,爷,奶,您们以后别太操劳,注意些身体。待以后,孙儿带你们去其他地方玩。”

  三位长辈纷纷点头,心里不禁盼着以后。

  此时,林嘉月和王和忠两个小家伙已经在船头跑来跑去,兴奋得不行,左瞧右看,觉得哪里都新鲜。

  他们一会儿站在栏杆旁边看水,一会儿又跑到船尾,玩得不亦乐乎。

  最后又待在前舱,玩河里的水。

  王和智跟在两人身后,瞧他俩活泼的样子,忍不住叮嘱:

  “你们俩小心点,别掉到水里了!”

  画舫向着内河的深处行去,岸边的景色在船上逐渐拉开。

  林向安一行人悠闲地坐在船上,欣赏着沿岸的风景。

  从水路望去,城内的面貌与陆上行走时截然不同。

  河道两侧的房屋错落有致,商铺、酒楼、民宅沿岸而建。

  时不时还能看到挑着货担的商贩在河埠头来回穿梭,别有一番风味。

  船上备有几副渔具,众人兴致盎然,打算试试钓鱼,给这趟水上之行增添些乐趣。

  林向安、王和智、林桥三人挑了几根钓竿,在船头寻了个位置坐下,耐心垂钓。

  林嘉月和王和忠则待在前舱,看着他们忙活。

  “怎么回事?怎么钓了半天,一条鱼都没钓到?”

  林嘉月看着三位哥哥专心致志,奈何始终没鱼上钩,不由得好奇地问道。

  “可能是鱼太聪明了,不愿意上钩。”

  林向安笑着调侃,语气轻松。

  王和智摇了摇头,露出一脸无奈的神情:“可能是船的动静太大,惊扰了水里的鱼。”

  正说着,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欢呼声。

  众人循声望去,发现另一艘船上有人成功钓上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。

  林嘉月看了一眼那边,又回头看看自家这三位仍一无所获的哥哥,撇了撇嘴,小声嘟囔:“我看是你们不会钓鱼罢了……”

  她声音虽小,但站在她旁边的王和忠还是听得清清楚楚。

  忍不住瞥了她一眼,嘴角微微扬起,似乎觉得她的评价颇有道理。

  大家在船上待了大半个上午,倒也惬意。

  到了中午,众人便让船家靠岸,找到一家临河的酒肆歇脚用饭。

  酒肆临水而建,木质窗扇大开,透着一股悠然自得的氛围。

  便定了中午的饭菜。

  饭菜很快上桌,香气四溢。

  大家一边享受美味佳肴,一边欣赏着河上的景色,谈笑风生,十分畅快。

  吃过午饭后,众人继续乘船游玩。

  按照原先的路线,沿着内河绕城一圈,差不多耗费了一个时辰。

  但时间充裕,又绕了一圈。

  最后,船行至骆驼桥附近,沿着东苕溪缓缓驶向小梅口,远远眺望太湖烟波浩渺的景色。

  湖面与天色相接,水光潋滟,朦胧的湖景别有一番意境,令人感叹人类的渺小。

  在此停留了些时间,静静欣赏着这难得的美景。

  直到接近申时,方才让船家掉头返回。

  最终,画舫停靠在骆驼桥下,众人缓步走下船。

  脚踏实地的一瞬间,竟有些不适应,仿佛还沉浸在水上的悠然之中。

  林向安私下询问林桥,才知道这画舫包一日,花费了二两银子,倒也划算。

  回到家后,众人稍作歇息,整理好随身物品,便动身出城,赶回镇上。

  等到家时,厨房正忙着备晚饭。

  王四顺问大家这两日去了哪里游玩,见闻如何?

  林嘉月兴致勃勃地与他分享,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,逗得屋里气氛格外热闹。

  次日清晨,林向安便让王和智送王老爷子、王老太回王家坞。

  老两口闲不住,要回去忙。

  家中最后一日的流水宴也在这天落下帷幕。

  至此,往来宾客散去,热闹的院子终于恢复了宁静。

  夜里,林向安去到父母的房间,和爹娘一起清点着这几日的花销。

  就这短短的几日,不算林向安单独出钱的,就父母这边的支出,鸡、鸭、猪、酒水都是自家的。

  王家坞那边送来了牛、羊,也就买了些鱼、蔬菜之类的,食材方面倒也没花费太多。

  即便如此,也还是花了将近三百多两银子。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无限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古代考公,商家子的赶考日常,我在古代考公,商家子的赶考日常最新章节,我在古代考公,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无限小说网!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,与本站立场无关
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,请发邮件至,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。
Copyright©2018 无限小说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