或许是孔孟之乡这块土地本身所携带的人文气息。

  又或许是因为老张对于张养浩的言传身教,这一切的一切,都造就了小张养浩的刚直不阿的性格。

  圣贤书上说,好人总是比坏人多的。

  张养浩也这么相信。

  所以当时有个人买了点菜,但离开的时候,钱袋子却掉了下去。

  他追了几里路,将钱袋子送了回去。

  路不拾遗,最少他觉得,这不是他的钱,所以他应该还给别人。

  但一直卖菜,看着街道上的人来人往,虽然也很有意思,但总会厌烦的。

  而所幸的是,张养浩找到了一个,他觉得或许从今往后,都再不会有半点厌烦的事情。

  读书。

  读书肯定是一件好事,但一件事情太过于痴迷,就在其余人看来,未免颇有一些,入魔的感觉。

  例如张养浩白天也看,晚上也看,几乎是整天都在看书当中度过。

  以至于他的父亲和母亲都有些害怕。

  害怕这个孩子过于殚精竭虑,以至于导致身体出现了问题。

  情深不寿,慧极必伤,在他们看来,他们的这个孩子,已经是有了这个征召了。

  但张养浩不觉得,他只是觉得,书中的一切,他都特别特别的喜欢。

  九岁那一年。

  张养浩呆在父亲卖菜摊子的旁边。

  今天的气氛明显古怪了很多,不管是街上往来的人,亦或者是其余的人们,他们的脸上,都不免有着几分暗淡。

  一时之间,整个城池都充斥着一种,奇怪的,压抑的氛围。

  这种氛围让张养浩尤为奇怪。

  后面回了家,他问起父亲,他父亲才颇有几分唏嘘的告诉了张养浩一件事情。

  “蒙元灭了宋朝,宋朝没了,咱们汉人的王朝没了。他们说在崖山,有十多万人殉国。咱们再也等不到他们了。”

  张父满脸都是苦涩,或许还有一些,难过。

  这种难过是莫名的,甚至只是简单的想想,都觉得像要哭出来了一样。

  因为他们曾经有过更好的生活,知道原本在更好的国家的统治下,他们应该过什么生活。

  就像是奢侈之间的转变一样。

  但这件事情对于九岁的张养浩来说,没有任何的触动。

  他仅仅只是哦了一声。

  随后便去继续看书了,那个所谓的宋朝距离他太遥远了,而他也不觉得,现在的情况比之于曾经差到哪里去。

  但没关系。

  汉庭亡了,但血脉没有亡,因为汉庭真正的血脉,就是他们这些读书人。他们存在,汉庭就不会真正的灭亡。

  这就是读书的力量。

  皇天不负有心人,或者说是他本身的天资就非常的不错,所以在张养浩成年的时候。

  他已经是成为了一个,相当富有才华的年轻人。

  腹有诗书气自华。

  这句话真的是一点错误都没有。

  但读书有什么用呢?

  你说在其他的朝代里面,在宋朝,在唐朝。

  你尚且还可以进行科举,从而依靠自己的文采青云直上。

  但是别忘了,这是在元朝。

  元朝的统治者像防贼一样的防着他们,怎么还会让他们进行科举,怎么还会让他们进行考试?

  这不是在开玩笑吗?

  是的,所以他根本,上路无门。

  这才是最恐怖的事情,有些人没办法做官,是因为科举没考上,而有些人没办法做官,是因为压根儿就没有科举这个东西。

  这咋办?

  没办法,但这是对于普通人而言的。

  对于张养浩这样才华横溢的男人来说。

  有时候一句诗词,一篇赋文,就足以让更高的人看到他。

  “贪征兴废玩余景,须臾不觉一轮古月升东冥。”

  “好!”此一句,真的是妙。

  这是秦戟说的。

  也是秦戟所认为的,但你非要让他说有多好,秦戟却又说不出来了,但是问题不大。

  同样认为很好的人。

  还有另外一个,那就是当时闪动的按察使。焦遂。

  “写的真好啊,是一个有大才的人,当一个平民可惜了,让他来负责教育工作吧。”

  焦遂如此开口,于是乎,张养浩在十九岁这一年。

  正式的开始步入了仕途,当然,他的起点很低,因为仅仅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学正,嗯,大概就相当于书院的教导主任一般的职责。

  还是看他的才学得来的。

  而且不仅仅只是起点很低,张养浩也很明白,自己的仕途或许也要比任何人都更加的艰难。

  谁让这里是元朝,汉人是最低等的人呢?

  遭受歧视,白眼,蒙古的大爷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。

  那这些,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。

  所以他干了四年,辞职了。

  有些事情,从书上读起来,不觉得如何。

  但真正经历了之后才会明白,原来许多的苦难,都是因为天地,都是因为时代,也都是因为那些当权者。

  他明白继续呆在这里,或许他能够帮助很多人。

  但他想要帮助更多的人。让更多的人生活的更好,让更多的人,脱离他们的苦难!

  所以他去了当时最为繁华的城市。

  元大都。

  他挑了十篇文章,送给了当时广有好名的丞相,不忽木。

  这个人的确是不错,清正廉洁而且对于汉化本身不持任何反对的态度,自然也少了几分寻常蒙元人的傲慢和不屑。

  所以他看着张养浩的拜帖,感觉到深深的叹服。

  什么叫做文采?

  面前的文章就给了他答案。

  所以张养浩终于可以正儿八经的当官了。

  这一次,他是礼部令史。

  官有点小,但没事儿,很快,他就当上了御史台掾吏。

  清正廉洁,没有丝毫的贪污,整个家里面,除了窗户不漏风之外,哪儿都漏风。

  做官做到如此的地步,如此的清廉,即便是当时的不忽木也只能够有种的感慨。

  此真台掾也!

  但似乎一切就在这里止步了,或许在其他的朝代,张养浩这样的人是一个宝贝。

  但在元朝,在蒙元的大爷们这儿,写文章?写曲子?那他么有什么用?

  爷们儿都用拳头说话。

  你和我说规则?去去去,该去哪儿就去哪儿。别烦我!

  所以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,张养浩去了堂邑,去当县长。

  “张大人来了,堂邑就太平了,张大人来了,青天就有了啊!”

  这或许是他上任的时候,其余人的戏谑之言。

  但对于张养浩来说,他来到这里,就是为了让这一切真正的实现的。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无限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剪辑历史:开局盘点十大帝皇,剪辑历史:开局盘点十大帝皇最新章节,剪辑历史:开局盘点十大帝皇 无限小说网!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,与本站立场无关
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,请发邮件至,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。
Copyright©2018 无限小说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