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由本真的是烦透了。

  钱谦益这个老梆子,隔三岔五就跑过来絮絮叨叨、唧唧歪歪。

  朱由本满心盼望着朝廷大军能早日杀过来,将这些乱臣贼子统统剿灭。

  唯有如此,他方能从这无尽的折磨中解脱出来,不必再每日担惊受怕,过着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。

  可是事情的发展却与他所预期的大相径庭。

  朝廷大军竟然毫无动静。

  除了写文章相互对骂搞舆论战之外,朝廷并没有采取别的行动。

  因为朱慈烺他们确实没那么多精力。

  他们此时正忙着科举之事。

  这一次参加科考的人数多得超乎想象。

  只因朱慈烺此次放宽了一些条件限制,允许捕快衙役及其子孙后代、工匠本身及其家人和冷籍之人参加科举。

  衙役捕快和工匠的情况自不必说,众人皆能一目了然。而所谓的冷籍之人,指的是其家族三代以内未曾有过当官之人,或者三代以内都无人中过秀才。

  朱慈烺仅仅是放开了这三个群体的限制,可这三个群体的规模却极为庞大。

  想要大力发展工业并培育技术人才,允许工匠及其家族子弟参与科举,乃是势在必行之举。

  至于衙役捕快和冷籍之人,此举无疑是为更多人打开了向上晋升的通道,同时也是为了打破读书人对学问以及上层资源的垄断。

  简单举个例子来讲,若某地出现一位在读书做学问方面,或者搞技术方面极具天赋的人才。

  却因出生于这三个群体的家庭,便失去了阶层跃升的机遇。

  只能在社会底层挣扎求存。

  这样的话,那些既得利益者岂不是少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?

  这正是朱慈烺的科举改革中,令许多人难以接受的一点。

  另外,对科考内容的大幅改动,无疑也是触动了所有既得利益者的利益。

  所以改革遭遇重重阻碍,这实属正常。

  在朝廷实际控制的区域内,许多地方都已设立起了新式学堂。

  加上这一次科考内容的变动极大,谁也无法确切知晓达到何种水平方能考中?

  故而各地初级学堂和中级学堂里边,那些自认为稍有基础的人,纷纷参加了此次科考。

  这使得参加科考的人数急剧增多,负责组织科考事宜的人员忙得焦头烂额。

  各地的考场都请了地方守备营的人员,与捕快衙役一同维持秩序。

  否则人数众多,极易引发混乱。

  不但参加科举的人数众多,每一处考场之外,都聚集着大量的家属在焦急等待。

  哪怕仅仅是最初级的县试和府试。

  对于绝大多数家属而言,这都是至关重要的大事。

  倘若第一关都无法通过,后续的一切皆为空谈。

  所以家属们都极为关注考试的情况。

  在天津港这边亦是如此。

  众多家属在考场外等候着考生出来。

  由于是初级考试,此次考试难度不大,且仅考一天。

  不像原本的县试和府试那般繁琐,累计要考七八天。

  这一回早上考的是文化,侧重于基本的读书识字和理解能力,下午考的则是数学,以及其他各学科的基础知识。

  那些内容在朝廷刊印发行的书籍上均有涉及。

  考题虽不会完全相同,但基本上都能在书本中找到类似的题目或内容。

  好在内容都很基础,完全没有超纲。

  只要通过了这一关,便能进入中级学堂继续学习,也可以继续参加下一轮的考试。

  有两个饱经风霜的妇女。

  手上各自提着一个食盒,里面装着热气腾腾的包子馒头。

  她们站在人群后方,小声嘀咕着。

  “赵家嫂子,这人咋这么多呀?咱们来得也不算晚,咋还有那么多人比咱们更早到!”

  “鲁家妹子,咱们跟人家没法比哟,家里头那么多事儿,还得出去打零工挣钱,所以来得晚些也正常。有些人呐,从早上就一直守在这儿啦!”

  “赵家嫂子,你说孩子们会考得咋样啊?”

  “这我哪能晓得呀?我跟你一样,大字不识一个,而且咱们两家都是匠户,要不是皇上开恩,咱们的孩子哪有参加考试的机会!”

  “你们家赵小金脑子灵光,文化课学得好,算术啥的他也都会,这次应该能考得上。”

  “这可不好说,你们家鲁大山也不赖,听说你们家还是鲁班传人,要是我们家小金能考上,你们家大山肯定也能考上。”

  “啥鲁班传人,那不过都是瞎扯罢了。要真是鲁班传人,咋会只是个普通工匠呀?早就升成大工匠了……”

  原来这两个妇女皆是造船厂的匠妇。

  两家人的孩子年龄相仿,此次也都参加了县试。

  像她们这样的人家为数不少。

  朱慈烺登基之后,对工匠进行了分级,工匠的级别越高,待遇自然也就越好。

  想要成为中级工匠,乃至高级工匠,光靠技术可不行,往往还得识文断字,能看懂图纸、会计算尺寸等等。

  因比、原本也有一些人读书识字,但数量极为稀少。

  而在工匠分级制度推行之后,读书的匠户子弟数量大幅增加。

  这个鲁家和赵家都算是比较有见识的,在孩子尚小的时候,就送去读书识字了。

  所以在这一次参加科举时。

  他们的孩子相较于其他匠户子弟,已然占据了一定的优势。

  不过她们心里仍旧毫无把握,在人群后方焦急地等待着。

  终于等到考试结束,考生们排着队有序地走了出来,考生的家属立刻蜂拥而上。

  现场瞬间变得喧闹嘈杂起来。

  赵家和鲁家的媳妇也赶忙向前挤去,想要问问孩子考得如何,肚子饿不饿?

 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!

  而这一场科举考试,牵动着无数人的心。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无限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崇祯不听劝,开局秒变太上皇,家父崇祯不听劝,开局秒变太上皇最新章节,家父崇祯不听劝,开局秒变太上皇 无限小说网!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,与本站立场无关
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,请发邮件至,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。
Copyright©2018 无限小说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