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可喜并没有贸然行动。

  毕竟对于那位皇帝陛下的心思,他可是一点都猜不透啊!

  现在好不容易重新归顺了朝廷,并且还成了镇守一方的大将。

  加上明军现在的待遇好得没话说。

  尚可喜可不想让天武皇帝朱慈烺,还有朝堂上的那些文武大臣,又对他产生了不好的印象。

  所以尚可喜告诉自己绝对不能莽撞。

  他只是让郑风寿找了几个会说鬼子话,对倭寇那边比较了解的人当向导。

  派出一批精锐的夜不收,用商人的身份乘船去了倭寇那边。

  尚可喜准备先把情况探查清楚再说。

  而高丽半岛的最南端,其实距离倭寇那边不怎么远了。

  不但在海上航行的风险较小,并且来回也要不了太多的时间。

  尚可喜想着只要得到了准确的情报,他就向朝廷上奏,请求出兵倭岛。

  既然有储量巨大的金矿和银矿,怎么能掌握在那些垃圾的手中呢?

  甚至连理由尚可喜都已经想好了。

  那就是倭寇作为大明的藩属国,有了好东西竟然隐瞒不报?

  更没有上交朝廷。

  而倭寇每次朝贡的时候,就拿一些破烂货糊弄大明朝廷。

  这就是在欺君妄上,自当严惩之。

  尚可喜还真是一个人才。

  他想的这个理由竟然还能自圆其说。

  果然能在历史上留下大名的人物。

  就没有有一个是简单之辈……

  ……

  尚可喜想的理由很清新脱俗。

  而在大明京师这边,朱慈烺整出来了的理由更加清新脱俗。

  礼部库房起火的事情。

  虽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,但是民间的议论声依然非常多。

  有人说那是天降雷火,这是上天的警示。

  原因嘛那就是天子失德,杀戮过甚,有伤天和。

  所以上天降下了天雷之火,警示皇帝和朝堂上的大臣……

  而历朝历代凡是发生了这类事情,那么皇帝就该下罪己诏。

  以此来请求上天的宽恕……

  由于朱慈烺没有让人制止这种流言,反而是任由流言肆意传播。

  所以这种声音一直都存在着。

  并且某些人以为朱慈烺开始害怕了,所以就变得发的肆无忌惮。

  正所谓人狂必有祸,天狂必有雨。

  朱慈烺就是要让那些家伙猖狂起来,这样子才容易露出马脚。

  锦衣卫和东厂的人,乃至影卫的高手。

  则是趁机寻找一切蛛丝马迹,想要找到此事的幕后黑手。

  朱慈烺背负了一段时间的骂名。

  给调查此事的人员争取了宝贵时间与机会。

  等到调查得差不多了。

  虽然没有找到谣言的真正源头,却找到了一些比较活跃的家伙。

  朱慈烺这才发布了诏书,不过他发的却不是罪己诏。

  “天之道、损有余而补不足,人之道、损不足而奉有余。朕上承天命,下承黎民之期望,因时应势,荣登大宝,顺应天道而为之。初为皇即退流寇于京师之外,遂而平定京津,诛贪官、伐不臣,开仓放粮,安抚流民、稳定地方,兴修水利。

  继而广种土豆,红薯,南瓜,玉米等物,其产量之高,万民皆惊为天人,直呼天降神物亦。又言有此物、从此天下不饥,国泰民安矣。

  朕对内施政成效显着,对外则痛击建奴,驱逐草原铁骑,征伐高丽逆贼。后又平定内部动乱,登基不足一年之期,已建不世之功,朕欲趁势改革科举,新编教材,致实用之学广而传之,望之惠及万民。然此时忽起大火,教材毁之一旦。

  此乃上天警示于朕,有不臣叛逆欲行不轨,朕自当应承天意,清除蛀虫,以免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,文武臣民当遵天意,随朕清内贼、御外敌,还天下以朗朗乾坤……”

  这个诏书的内容一经发布出去。

  立刻引得所有读书人一片哗然。

  别人说那场大火是上天的警示,原因则是天子失德。

  从而想让天武皇帝下罪己诏。

  而天武皇帝朱慈烺,大方地承认那是上天示警,只是原因却变成了那是上天对他的提示。

  因为内有蛀虫和叛逆不臣之人欲乱天下,所以上天对他进行示警,让他赶紧清除蛀虫和叛逆。

  免得导致局势动荡,导致苍生受苦。

  再加上在诏书的开头那一段,罗列了朱慈烺登基以来的各种不世之功。

  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,就做下了各种各样的大事。

  有着那些不世之功的映衬,后面的话就显得更加可信了。

  本身就支持天武皇帝朱慈烺的人。

  看到这份诏书之后抚掌大笑,胸中郁闷一扫而空。

  朱慈烺这份别出心裁的诏书。

  被很多读书人戏称为“罪他诏”,因为这跟“罪己诏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  而那些暗中使坏的敌人。

  在看到这份诏书内容之后,则是差点被气的当场吐血。

  甚至有些家伙直接破口大骂:“无耻小儿,自卖自夸,当真是厚颜无耻至极……”

  ……

  原吏部尚书陈演。

  被贬为平民之后一直居于京师。

  他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,见证了大明江山和朝堂上下,这不到一年时间之内的激烈变化。

  这一次的教育改革跟科举改革,自然是引起了强烈的反弹,这才有了礼部库房火灾的事情。

  面对这种激烈的争斗。

  陈演很是为天武皇帝朱慈烺捏了一把汗。

  因为他这样的官场老油子,都想不到天武皇帝朱慈烺应该如何破局?

  没想到天武皇帝直接把罪己诏,给变成了罪他诏。

  以前的历朝历代,凡是出了类似的事情,那都是皇帝来背黑锅。

  天武皇帝这一招当真是妙极。

  直接把黑锅扣在了心怀不轨的蛀虫和叛逆身上。

  此诏书一经发布,读书人内部分成了两派,有支持者也有痛骂者。

  但是当消息传开之后,民间百姓无不拍手称快。

  天武皇帝朱慈烺的威望,不但没有受到丝毫损伤,反而获得了更多的拥戴。

  陈演赶紧把此事的前因后果及过程,全都给详细的记录了下来。

  看着还不到一年时间,就已经记满了的几个本子。

  陈演觉得是时候把这些东西刊印出去了,因为内容已经足够多了。

  并且陈演坚信他记录的这些事情,肯定会有很多人乐意看的。

  同时陈演也在期待着,玄武皇帝朱慈良。

  之后还能会做出什么惊人之举?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无限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崇祯不听劝,开局秒变太上皇,家父崇祯不听劝,开局秒变太上皇最新章节,家父崇祯不听劝,开局秒变太上皇 无限小说网!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,与本站立场无关
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,请发邮件至,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。
Copyright©2018 无限小说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