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第一臣 第七百二十三章 首相高冲

小说:大唐第一臣 作者:当年秦风 更新时间:2025-01-15 19:03:12 源网站:无限小说网
  ……

  想到这里,高冲心思更是迫切。

  大军行至一处无名坡地,高冲率军蛰伏于此。

  自特牧城外的山谷出发,一路寻着踪迹追来,舍摩陵果然没有连夜行军,只在途中一处平原驻营。

  随着时间越来越近子时,高冲翻身上马,侍从将长槊递过来。

  不多时,高冲只见得山坡传来火光,并隐约有着厮杀的声音传过来,当即举槊喊杀。

  随着唐军冲锋,那些扶南士兵似乎也受这股血勇之气影响,亦是嗷嗷叫的跟随坤林冲锋。

  一时间,舍摩陵的军营腹背受敌,火光冲天。

  高冲率领五百精锐竟然不到半柱香的时间便将真腊军营凿穿。

  “经略使,扶南人陷住了”,陈集原抹了一把溅在脸上的血迹焦急喊道。

  “杀回去”,尽管高冲并没有将这些扶南人放在心里,但现在毕竟是并肩作战的友军,更何况,他还没有见到交趾的唐军。

  正在这时,竟见真腊军主营方向一阵骚乱,真腊兵四散逃离。

  同时,汉话夹杂着真腊语响彻战场,纷纷高声嘶喊。

  陈集原凝神一听,顿时大喜,“舍摩陵死了?”

  高冲也是一阵惊疑,但见真腊军大乱,也不再犹豫,立即率军冲杀过去。

  “前方可是高经略大驾?”

  杀到主营前,一名唐军将领立即上前询问。

  “正是岭南经略使当面,阁下何人?”陈集原充当驾前护卫询问道,右手依然紧握长枪。

  那人一听,便是面露喜色,直接拜道:“交州宋平军府统军李直瓘见过经略使”。

  高冲翻身下马,上前道:“李统军有礼了,今夜一战,李统军迅速击破敌军主营,当居首功了”。

  李直瓘咧嘴一笑,“全赖经略使筹谋,末将不敢居功”,说罢便是回身从地上拎起一颗头颅,头发花白,鲜血淋漓。

  “经略使,这便是敌军主将舍摩陵,于混战中被末将一刀斩落马下”。

  高冲凝目一看,当即吩咐道:“验明正身后便厚葬吧”。

  随机率先踏进这座军帐,看着散落在地的床褥以及诸多翻倒的案桌,可见舍摩陵迎战之仓促。

  等李直瓘汇报完战果,高冲眉头一挑,问道:“李统军是关中人?”

  因为这李直瓘一口浓重的关中口音,绝不是岭南人氏。

  “末将乃是雍州泾阳人”,李直瓘如实回道,然后挠挠头,笑道:“李都督是末将的叔父”。

  高冲恍然,怪不得今晚这必胜之局,李大亮会遣派他来了,这也是人之常情。

  “难怪如此勇武,名门之后啊”,高冲点头赞道。

  对于李直瓘这个名字,高冲没有印象,但是李大亮出自陇西李氏,其父李充节在前隋军中也是赫赫威名,官至上柱国、朔州总管、武阳郡公。

  这李直瓘作为李充节的孙子,看他用兵,也是颇有章法,到底是世家出身,想来将来成就也是不差。

  “安排营哨后,各部便去歇息吧”,跟李直瓘闲聊几句,高冲随即也没多言,当即下令道:“明日会师大塱山”。

  翌日,艳阳高照。

  大塱山上,伊奢那跋摩率领一众亲信登临山巅,一脸疑惑的看着山前平原上唐军列阵以待。

  “唐军还敢强攻不成?”良久,不明就里的伊奢那跋摩呢喃自语。

  真腊大将孤落支在一旁听到这话,便是嗤笑一声,“大王未免太看得起唐军,这大塱山地势险峻,在这炎热天气里,便是徒步登上,也是不易,唐军若是敢强攻,本将军一定将他们全歼”。

  如果说舍摩陵是真腊国中威望最高的老将,孤落支便是青壮派的领军之人。

  年仅三十许的孤落支身材高壮,乃是真腊有名的勇士,身材一点也不像其他西南夷那般矮小。

  听到孤落支的话,伊奢那跋摩也不自觉的点点头,看看这树木繁盛的大塱山,当真是易守难攻,他也不觉得唐军有这个本事敢强行攻山。

  这时,只见唐军一阵熙攘,从南边奔来数百骑,饶是相隔甚远,伊奢那跋摩也能感受到这股气势。

  依稀见得唐军分开阵势,那股骑兵直到阵前,伊奢那跋摩等人甚是不解。

  山前平原之上,唐军主帅李大亮拨马上前相迎。

  “交州都督李大亮,见过经略使”,李大亮翻身下马,躬身拜道。

  “两军阵前,无需多礼”,高冲微微颔首道,然后再看向前方大塱山,“如此险山,李都督有何良策?”

  李大亮翻身上马后,闻言一阵犹豫。

  见高冲看向他,便是上前低声道:“经略使,我已详细探查过,大塱山连面数十里,树木茂盛,地势陡峭,易守难攻,若是强攻,必定伤亡甚大”。

  “水源呢?”高冲继续问道。

  李大亮苦笑一声,“山中溪流数十条,纵横密布,不缺水源”。

  “粮草呢?”

  “前日抓到暗探,已经审讯,山上粮草还有半月之余,另外,山中飞禽走兽,野果遍地,短时间内不缺食物”,李大亮一边说着,脸色更苦。

  “那就只剩最后一策了”,高冲点点头,眉头微皱。

  李大亮也是非常纠结,“只是这一策,是否太伤天和?”

  敌军依仗地势,死守高山,有食物有水源,强攻也不行,那就唯有火攻了。

  “撤军,今夜火攻”,高冲略一迟疑便是下令。

  “经略使,果真如此?”李大亮一急,“若是消息传来,唯恐有损声誉啊”。

  “无妨,无论何等后果,我高冲一力担之”。

  高冲乜眼看着郁郁葱葱的山林,若有所思的说道:“若不一把火把这群猴子烧怕了,日后他们还敢造次”。

  李大亮闻言,还是有些难以下定决心,只是面露难色的说道:“经略使,我身为驻边都督,有些话我实不该多言,只是老高相公已经罢相,你此番回京,定可进入政事堂,若是火攻,难免落人口实啊”。

  听到李大亮这番话,高冲有些意外,如李大亮所言,这些话确实不该是李大亮应该说的话,但他还是明言了,可见李大亮心里对于高家也是亲善。

  “李都督的好意我明白,只是有些事要不就不做,要不就做出效果来”,高冲幽幽说道:“至于所谓的落人口实,我倒是毫不在意”。

  李大亮见状,也是默然不言,当即下令撤军。

  大塱山上,伊奢那跋摩一脸不解,但也没有多想,只是催派信使去探听舍摩陵的情况。

  唐军白日休息,夜间只挑选没有夜盲的精锐进山布置引火之物,其实这也是以防万一,如今天干物燥,只需一点火星便是借着夜间的风势迅速爆燃。

  当夜,大塱山火光冲天,阴照着天空一片黑红。

  真腊军损失惨重,伊奢那跋摩仅仅率领千余精锐冲下山坡,迎面便是遇见唐军大阵。

  “无需多言,直接冲杀,不留活口”,见真腊军中出来人马,高冲也没有心思多言,直接下令冲杀。

  仅仅一个冲锋过后,陈集原阵斩伊奢那跋摩。

  “筑京观,立石柱,以作警示”,高冲继续下令道。

  随着伊奢那跋摩身死,李大亮率军长驱直入,迅速讨灭真腊。

  而此时,扶南国之主支婆跋摩竟不知出于何等原因,竟率领宫中侍从将留守特牧城的百余唐军残害。

  高冲闻讯大怒,立即遣派李大亮出兵扶南,不出五日,扶南国灭,支婆跋摩死于乱军之中。

  西南三国,真腊国灭,扶南国灭,林邑国之主范梵志闻讯,恐慌不已,只身背负荆条前往唐营请求归附。

  至此,西南三夷全部归于大唐。

  战报抵达京师后,天下震荡。

  经过政事堂商议,李世民下旨:将原真腊、扶南、林邑三国,改置安南大都督府,原西南三国之地,分设九州十三县,由李大亮担任大都督。

  岭南经略使高冲回京,另有重用。

  随后高冲并未回返广州,直接从交州经黔州等地回到长安。

  三日后,大朝会上。

  李世民发布敕令:燕国公高冲出任尚书左仆射,执掌政事堂,总领三省六部的朝政要务,是为首相。

  另,太尉、雍州牧、赵国公高君雅致仕。

  自此,高冲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唐第一臣。

  此后两年,高冲在民生方面,兴修水利,改进农具,拣选粮种,并在长江以南大力推广占城稻。

  在经济方面,力劝李世民重视商贾,重定商税名录,开放边界,与四夷通商,互通有无。

  在军事方面,建大唐皇家军校,对军官实行正规化军事教育,并改良锻造之法,推行马鞍马镫马蹄铁。

  在政治方面,精简衙门,完善官吏考评体系。

  在教育方面,编撰启蒙教材,大力推行州学义务教育,改革科举,实行乡试、道试和殿试,给予天下寒门、庶民一个相对公平的选拔。

  短短三年时间,大唐风貌剧变,国力蒸蒸日上。

  此时,国库充盈,李世民再也忍耐不住复仇之心,当即宣告:由太子李承乾监国,尚书左仆射高冲辅政。

  大唐皇帝李世民率领二十万大军,自令中军大元帅,御驾亲征东突厥,另由李靖领定襄道行军总管,李世绩领通漠道行军总管,兵分三路,兵出云中,进击漠北。

  六个月后,东突厥灭,颉利可汗献舞于承天门。

  十年后,高冲长子高彦章行冠礼,李世民特赐字定边,封爵安定候,加官虎贲中郎将。

  恰逢薛延陀叛乱,扰乱西北,高彦章主动请缨,获封瀚海道行军大总管,率领新生代将领苏定方、裴行俭、薛仁贵等人,出长安,经凉州,直取郁督军山,生擒薛延陀多弥可汗。

  不久之后,高冲次子高彦兴在当年科举上一举成名夺得探花之位,正式踏入仕途。

  高氏一门,显赫一朝。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无限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第一臣,大唐第一臣最新章节,大唐第一臣 无限小说网!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,与本站立场无关
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,请发邮件至,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。
Copyright©2018 无限小说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