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安。

  西域回来的信使快马进西门。

  “捷报,捷报...”

  “岐王即将凯旋...”

  战马驰骋,直奔兵部而去。

  尚书杜如晦收到消息时,不可思议的瞥了眼信使,凯旋,班师回朝?

  这么快吗?

  一年打下萨珊?

  噗...

  拆信阅览过后,杜如晦老血差点喷出来。

  打下萨珊。

  灭掉可萨。

  夺取拜占庭二郡。

  全歼乌古斯五万精兵。

  对于常年关注四域战事,对四域势力了如指掌的杜如晦而言,以上势力皆为雄踞一方强国啊。

  赵牧竟然打下来了。

  离谱。

  太离谱了。

  年前,郭孝恪传回的奏折内,赵牧领兵刚打下萨珊半壁江山,逼得大食被迫后撤,现在信使带回奏折内,赵牧领兵不光打下萨珊,还打下北面的可萨,占领拜占庭好几郡。

  等于说,后半年赵牧差点灭了两国。

  这么劳师动众的远征,还取得不俗的战绩,关键时间不长,朝廷负担的起,这等军功也就赵牧能行。

  何况书信内,赵牧物色好接替他的将领。

  皇宫。

  李世民心情极差,好几封奏折被他摔在地面。

  伺候的宦官丫鬟噤若寒蝉,微微低头不敢吱声,生怕惹来天怒。

  一年来,李承乾,李泰夺嫡之争愈演愈恶劣,不惜代价,不择手段拉拢朝廷官吏,除房玄龄,杜如晦,魏征,马周,岑文本几人没有站队表达,朝廷官吏渐渐泾渭分明,分成太子一派,魏王一派。

  太子势力集中于朝堂,魏王势力多为地方官吏和儒生,学子。

  朝堂之上,两派对各类事务争执不休,严重耽搁朝廷施政,所幸一年来各地祥和。

  这一切,李世民全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。

  对于诸子夺嫡,他格外敏感,警惕,玄武门之变影响深远,他生怕儿子效仿自己骨肉相残。

  明里暗里警告过,敲打过李承乾,李泰,二人蛰伏一阵子,又渐渐明争暗斗。

  今日,他批阅奏折时,太子一派十余名官吏上书检举李泰打着以诗会的名义拉帮结盟。

  嗨。

  李世民揉着鬓角轻叹。

  幸好天下四海升平,诸将镇守四方。

  不然皇族内斗,严重消耗国力。

  怒气未消,李世民端着茶杯喝茶,杜如晦兴高采烈走进书房。

  观之,李世民放下茶杯:“克明,何事这么高兴?”

  杜如晦身体欠佳,本已退出内阁,辞去兵部尚书职位,听从赵牧建议安心休养。怎奈长孙无忌,褚遂良,侯君集等做的越来越过分,支持李承乾之余,暗暗刻意拉拢百官。

  朝廷重新启用杜如晦,依然为右仆射,兼任兵部尚书,借机敲打长孙无忌,侯君集等人。

  杜如晦禀告:“陛下,好消息,信使送回书信,赵牧即将班师回朝。”

  班师回朝?

  李世民嗖的起身,双臂支撑龙案急问:“确定吗?”

  “千真万确。”

  杜如晦掏出书信呈上去。

  李世民飞速走下玉阶,接过书信详细阅览,少顷,他面色涨红,神情亢奋,惊呼说:“好小子,朕到底是低估他了,连灭两国,还是两个帝国。”

  “歼灭乌古斯帝国五万精锐?”

  “占领拜占庭帝国两郡?”

  李世民的表情和杜如晦初见书信时无异,震惊,兴奋,难以置信。

  这等战功,即使李绩率兵出征恐怕也达不到啊。

  “克明,赵牧信中落款时间为三月初,今四月末,说起来赵牧六月前肯定归来。”

  杜如晦点头说:“从信使归来时间推测,情况基本如此。”

  “好好好...”

  李世民连声叫好,面孔喜色越来越浓。

  随之,他内心警惕,狐疑的说:“李恪代表朕去慰问三军,依他性格肯定缠着赵牧求战,他素来和李恪关系不错,若李恪建功,他是否支持李恪夺嫡。

  今赵牧征战西域建功,回京肯定名声大噪,朕希望他不要卷进皇族夺嫡之争,不然朝廷恐怕血流成河。”

  “陛下,赵牧向来慎独,刻意远离朝廷,不参与皇族之事,这一点陛下完全无需担心。”杜如晦进宫时,也担心过赵牧归来支持李恪,不过,他很快打消这个念头。

  书信内,赵牧简单写四域战况,推举物色人选,详细写班师回朝路线,丝毫没有提起李恪。

  所以,皇帝担忧纯属多余。

  “陛下,赵牧派兵攻陷两国,两地广袤,大唐百姓稀疏,若不再度迁徙百姓,即使霍王和当地世家联姻,也恐难长久维系。迁徙,派兵之事,务必提上日程。

  另外,赵牧向陛下举荐的将领,全是忠诚可靠之人,绝对值得信赖。”

  迁徙百姓?

  派兵驻扎?

  李世民私下和房玄龄,杜如晦多次商议,制定出详细的迁徙方案,计划几年内陆续迁徙五百万人。

  计划不如变化快。

  西征目标为夺取萨珊,所以计划是建立在单纯打下萨珊的基础上,不料赵牧夺取萨珊,攻陷可萨,连拜占庭帝国北部也归大唐。

  计划不如变化快。

  五百万。

  肯定远远不够。

  必须推到以前的方案,重新花费时间规划。

  甚至于未来几年朝廷政务重点之一,即连续向四域迁徙百姓,最少达到千万级规模。

  “唉,这混小子,不让人省心。”

  李世民叹口气,面孔笑意盎然:“他在长安给朕找麻烦,不在长安也要想方设法给朕找麻烦,克明,看来接下来一段时间你我又该忙起来了。”

  “这种情况,再忙也是值得的,既能巩固疆域,也能缓解内忧,百利而无一害。”

  “没错。”

  李世民回到龙案旁,端起茶杯轻吮,整个人心情愉悦。

  以前百官不支持西征,担心劳师动众,白白浪费钱粮,赵牧道出域外扩疆,迁徙百姓,能减缓朝廷内忧,减轻各地土地之争,他以为赵牧随口说说,但后来的变化证明赵牧所言非虚。

  他刚刚继位时,或者说贞观十年以前,各道偶尔因民不聊生爆发起义,这几年许多百姓出海掘金,或者迁徙到关外,域外。河东道,河南道,河北道,江南西道等地各类起义渐渐减少,特别是河北道情况大大好转。

  说起来,他早盼望赵牧早点凯旋,恰好借着赵牧骂人不带脏字战百官,把皇帝不能说的话统统发泄出来。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无限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:天上掉下一个翼装飞行驸马,大唐:天上掉下一个翼装飞行驸马最新章节,大唐:天上掉下一个翼装飞行驸马 无限小说网!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,与本站立场无关
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,请发邮件至,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。
Copyright©2018 无限小说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