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局势却完全不同!

  谁能想到倭国不仅藏有大量白银,更拥有土豆这般神奇的作物!

  甚至,如朱政所言,还有其他更高产的作物!

  这些收获足以让大明国力发生质变,重现汉唐辉煌指日可待!

  此乃惠及千秋的大事!

  老朱怎会坐视不理?

  于是他决定,必须一举解决倭国问题,将土豆等珍稀作物据为己有!

  为此,即便北方的蒙元暂且搁置,也在所不惜。

  征伐倭国成为首要任务!

  然而,国之大事关乎全局,绝不能草率行事。

  虽决定开战,但如何进攻、战后治理,均需谨慎规划。

  必须周全考虑所有因素,做好万全准备。

  当下,老朱冷静下来,沉思片刻,眉头微皱道:

  大明皇子朱政听闻倭寇挑衅,微微皱眉道:“这倭国胆敢与我大明抗衡,虽令人愤慨,却也并非全无依仗。”

  他沉思片刻,继续说道:“倭国孤悬海外,与我大明相隔万里,还需渡海远征,实属不易。

  元世祖忽必烈两度出征皆因风浪受阻,最终无功而返,此事仍需谨慎考量。”

  朱政自信一笑:“祖父无需忧虑,我早已命郑和探明通往倭国的航线及出海的最佳时节,如今已胸有成竹。

  有郑和引航,定能避开险阻,确保大军顺利抵达。”

  听罢,朱元璋抚须点头:“好,好得很!孙儿深谋远虑,让祖父刮目相看。

  之前只觉你派郑和出海不过是小事一桩,如今看来,却让我深感惭愧。”

  朱元璋凝视朱政呈上的土豆,又想起探知倭国银矿之事,不禁感慨:“昔日只道海外荒蛮,今日方知这些不起眼的小国竟藏珍宝。

  若非此次,我尚不知还有这般奇物。

  或许日后,可多派遣使者探索,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宝贝。”

  想到此处,朱元璋摇摇头,将思绪拉回正题:“不过眼下最紧要的是征伐倭国。

  如今航线已通,接下来便是整顿内务。

  召集文武官员,筹备粮草,训练水军,为远征做足准备。”

  他目光坚定:“倭国虽远,但若要出征,一支精锐的水军不可或缺。

  如今京营虽为大明精锐之师,却需专门组建水军,以应对海上战事。”

  可让他们参与对北元的战斗,这并无问题。

  然而一旦涉及出海作战,恐怕就力不从心了。

  毕竟这些人多为北方人,单是水土不服和晕船就让人头疼。

  除京营外,大明各地卫所的情况亦不容乐观。

  即便是沿海设立、专为防范海盗倭寇的卫所军士,也只是驻守岸上,鲜有出海作战的经验。

  再者,战船亦是一大难题。

  当年定鼎天下时,太祖确实参与过水战,鄱阳湖一役奠定根基。

  但那时他的战船本就数量少且体积小,精良战舰大多归陈友谅所有。

  大战结束后,多数已损毁严重。

  此后,太祖的注意力全放在防备北元上,水军建设基本停滞。

  如今要远征倭国,不仅需重新招募工匠建造战船,水军也需要重组并加以严格训练。

  否则贸然出征,恐将败绩连连。

  太祖对此志在必得,绝不容许半点失误。

  因此,必须慎重行事。

  不过,太祖对此倒未过分焦虑。

  以大明国力,这些问题终能解决,只需花费时间即可。

  真正困扰他的是攻下倭国后的后续事宜。

  虽然他对倭国的高产作物如土豆极为重视,但既然已动兵,石见银山的宝藏岂能错过?

  如此一来,需长期派驻军队镇守,派遣官员管理,同时防备倭人反扑。

  更重要的是,倭国与大明隔海相望,交通不便,支援不易。

  诸多问题纷至沓来,令人颇为困扰。

  此时,老朱将现状告知朱政。

  稍作停顿,他带着几分试探意味问道:

  “政儿,你觉得战后应如何处置倭国?”

  “移民!”

  朱政毫不犹豫地答道:

  “既然已费力征战,何不干脆将其国土纳入版图?开拓疆域,改革地方制度,归入大明管辖岂不更好?

  这方法简单易行,只需移民即可!

  将我国百姓迁往倭国,虽然故土难舍,但若给予优厚政策,想必能顺利实现。

  至于倭人原住民,只留女子,其余或杀或迁至内地。

  如此一来,爷爷所忧的后续管理难题,不是迎刃而解了吗?”

  老朱听罢,眼中顿时闪烁异彩!

  谁不想扩张疆土?

  既已开战,为何不直接占领?

  只是关于移民之事……

  想到这里,他又有些犹豫地说道:

  “若全杀倒也省事,但迁来国内,路途遥远,耗资巨大。

  再说,我们何必留着这些蛮夷?

  不如全杀干净算了,我等无需顾忌太多。

  哼,我命硬得很,**爷爷怕是也奈何不了!”

  “爷爷此言差矣!”

  朱政听后微微一笑。

  接着,见老朱疑惑不解,他缓缓说道:

  “在我看来,这些蛮夷并非毫无价值。

  他们其实有可用之处!

  比如我国修路、建城池、治水、治河等劳役,都可交由他们承担。

  我朝子民珍贵,您不忍使唤,但这些外族却可以胜任。”

  这些蛮夷与众不同,命贱如草芥,根本死不了似的。

  “嗯?”

  听到这话,老朱顿时茅塞顿开,思绪豁然开朗。

  他捋着胡须连连点头笑道:

  “很好,还是我儿聪明。”

  ……

  倭寇虽是敌人,却意外地帮了不少忙,省去了大量征调百姓的麻烦,有助于积蓄民力。

  “好主意!就这么办!”

  对于朱政毫不怜惜倭寇的态度,老朱毫无异议。

  即便是在讲究仁义道德的大明文官圈里,这种看法也不算奇怪。

  自古以来,华夏以外的民族,在中原眼中根本不被视为同类。

  “夷狄者,非中和气所生,非礼仪所能化也。”

  对他们而言,那些臣服的大明藩属尚可教导,但像倭寇这样桀骜不驯的国家,根本无法以常理对待。

  “就这么决定了,立即着手准备讨伐倭国!”

  老朱心情畅快,当即下令:

  “明日早朝即宣布旨意,同时筹备粮草、训练水军、打造战船,安排一切事宜。

  待准备完毕,挑选良将誓师出征!

  不仅要消灭倭国这股隐患,还要连同那些逃往海外的海贼余孽一网打尽,彻底清除大明沿海威胁!”

  无疑,首要任务便是夺取倭国的土豆等珍稀作物!

  还有石见银山,本就属于我大明!哈哈!\"

  话音刚落,老朱不禁开怀大笑。

  一想到只要攻下倭国,不仅有土豆,还能收获更多高产作物,他便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。

  接着,老朱转向朱政,笑着挥手道:\"这次多亏了你,不然我们大明岂不是要错过这等宝物?来,告诉爷爷,想要什么赏赐?\"

  朱政笑问:\"真的什么都行?\"

  朱元璋宠溺的点头:\"自然,只要是你想要的,爷爷定能为你办到!\"

  \"可不能反悔!\"朱政认真提醒。

  朱元璋装作不满地嘟囔:\"你这孩子,爷爷几时食言?只管说!\"

  \"好!\"朱政笑着点头后,突然正色道:\"孙儿别无所求,只恳请爷爷允许孙儿率领大军出征倭国。

  \"

  \"什么?你要亲自带兵攻打倭国?\"

  听到这话,朱元璋先是一惊,随即脸色大变,果断拒绝:\"绝对不行!\"

  爷孙首次争执,朱标闻讯赶来调解!

  \"爷爷不是说过什么都行吗?\"

  朱政质问:\"天子无戏言,怎能反悔?\"

  朱元璋愤怒回应:\"今日偏要反悔,又能如何?别的都可以答应,唯独此事绝不可能!\"

  朱政不服:\"为何不行?\"

  朱元璋更加恼怒,语气加重:

  态度格外严肃,严厉呵斥:

  “大明雄师百万,战将如云,所为何事?不过是以命搏杀罢了。

  你年纪尚轻,何事与你相关?岂容你涉险?万一出事,后果不堪设想!难道想让我忧心至死不成?”

  常言道,君子避祸。

  尤其在老朱心中,朱政不仅是他最宠爱的孙子,更将是未来的大明皇帝,肩负江山社稷,关乎千秋万代。

  任何风险皆不可取。

  哪怕一向无畏的老朱,只要想到朱政可能遭遇不测,都会无比恐慌,绝不可能允许他领兵出征。

  他先前安排朱政接触军务,从演武到担任骠骑大将军,无非是让他掌握兵权,为日后顺利接掌权力铺路,而非真正让他冲锋陷阵。

  尽管朱政不明真相,却能深切感受到老朱的关爱。

  然而为了征伐倭国,他倾尽全力,就是要建立不朽功业,留名青史,不负此生。

  怎能便宜他人?

  身为穿越者,征倭重任责无旁贷。

  且他天赋异禀,恢复力惊人,又有亲卫护佑,何惧风险?

  老朱这是因爱成忧了。

  当下,朱政毫无退缩地直面老朱的怒火,慷慨陈词:

  “爷爷此言差矣,孙儿亦是大明男儿。

  这般灭国之战,怎能与孙儿无关?孙儿年岁虽轻,但自问勇武不逊百战归来的悍卒,军略也不输蓝玉这样的名将!怎会不能统领大明铁军驰骋沙场?况且,孙儿承蒙爷爷厚恩,被封为骠骑大将军,位居众将之上,却无战功在身,难以服众。

  此番征伐倭国,正当其时!之前爷爷也曾力排众议,与李善长等人商议过,若有战事,便让孙儿出征立功。

  更何况,海外事务无人比孙儿更熟悉,那些土豆等珍稀作物,唯有孙儿亲眼见过。

  旁人根本无法胜任,孙儿是最合适的人选!恳请爷爷准许,孙儿必不负所托,定能擒下倭寇首脑,献于爷爷,彰显大明国威!若事不成,愿提头来见!”

  朱政言辞激烈,掷地有声。

  然而,老朱听得愈加恼怒,坚定地摇头否决:“不必多言,我说不行就是不行!就算你说得天花乱坠,我也绝不会同意让你去!”

  “爷爷为何如此强硬?”朱政也来了脾气。

  他已历经重重考验,只差最后一步。

  此刻若要放弃,他实在不甘心!

  他原以为自己已证明了实力,在爷爷心中应能担当重任。

  卫青、霍去病之路,近在咫尺。

  朱元璋坚决摇头:“休想。”

  朱元璋怒喝,语气冰冷:“咱绝不答应!”

  朱元璋瞪着朱政,眼神凌厉:“你竟敢违抗祖训?”

  朱政毫不退让,直视朱元璋:“爷爷,孙儿心意已决。”

  朱元璋暴怒,手指颤抖:“逆子!竟敢顶撞于我!”

  朱元璋咬牙切齿:“父母在,岂可远行?”

  朱政跪地不起:“孙儿决心已定,求爷爷成全。”

  朱元璋怒火攻心,扬起手掌,却又放下:“你真是冥顽不灵!”

  朱政恳求道:“爷爷,孙儿绝非鲁莽行事。”

  朱元璋冷哼:“你以为领兵打仗是儿戏?”

  朱政坚持:“孙儿自保尚且有余,定不负重托。”

  朱元璋呵斥:“战阵凶险,岂是你想象中那般轻松!”

  你爷爷戎马一生,多少次死里逃生才换得今日。

  难道还不清楚战场的凶险吗?

  况且倭寇又岂是易与之辈?你提到那边正陷入战乱。

  经历过战乱的人,哪里是轻易能对付的?再加上他们占据地利,若你真的遭遇不测,我们该怎么办?你简直是不孝!

  朱政语气坚定地说:“玉石不经雕琢无法成器,孙儿已长大,怎能一直躲在您的庇护下?终归要经历这些。

  若有意外,也是孙儿无能,与他人无关。

  况且,能战死沙场报答爷爷养育之恩,亦是我心愿。”

  “胡言乱语!竟说这种话!”朱元璋听后怒不可遏,脸色铁青,手指颤抖,一时语塞。

  片刻后,他深吸几口气勉强平静下来,双眼通红,怒视朱政:“只要我还活着,绝不会让你去。

  快放弃这个念头!愿意跪就跪着,我绝不答应!”说完拂袖转身离开。

  站在一旁的刘和被爷孙争执惊呆了,这是皇帝第一次如此严厉责备小皇子,而且如此生气!

  “刘和,还在发什么呆?走吧,让他自己跪着反省!”朱元璋余怒未息。

  刘和醒悟过来,犹豫再三最终没敢说话,匆忙跟上皇帝。

  黄昏将至,乌云渐聚,天地间笼罩着压抑的气息。

  **所在之处,田地中仅余朱政孤身跪伏,倔强之态尽显,一语不发。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无限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皇孙: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,大明皇孙: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最新章节,大明皇孙: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无限小说网!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,与本站立场无关
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,请发邮件至,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。
Copyright©2018 无限小说网